《中华合作时报》:河南金鹭特种养殖股份有限公司:以游助养 以养促游
时间:2015-10-16 09:11:02 来源:
返回首页
本报记者 邱 爽
|
上世纪末,作为河南省供销合作社为拓展经营业务、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始将目光瞄向国内鲜有耳闻的鸵鸟养殖业,成立河南金鹭特种养殖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金鹭公司以每只6万元的价格从南非购进240只鸵鸟,开启了特种养殖之路。
“鸵鸟副产品加工产值远远超过鸵鸟肉的产值。一户农家养殖10只鸵鸟,出栏就有数万元收入。”金鹭公司总经理夏士龙告诉记者,鸵鸟养殖不与农业争耕地、不与人类争口粮,且有助于开发利用沙荒地、改良非耕地、实现还草还牧的鸵鸟产业,“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还直起了农民的腰杆子”,既是对“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充分实践,更是在探索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实现“服务‘三农’,助农增收”方面进行的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以游助养:开拓产业链项目
“尽管鸵鸟经济价值较高,但仅从食用角度来看,绝大多数国内百姓对鸵鸟的接受度还非常有限。”金鹭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熊向前告诉记者,为了提高金鹭鸵鸟的知名度,公司管理层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利用鸵鸟群这一独特的景观和鸵鸟较高的观赏价值开发生态旅游业。“对市民来说,可能一时还接受不了享用鸵鸟肉,但对于一睹异域物种风采的热情却是非常高涨;而对公司来说,开发鸵鸟游乐园的成本较低,但收效却非常丰富,不仅能够增加公司收入、推广金鹭品牌,更为公司开辟了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的通道。”
2000年4月金鹭公司正式对外开放金鹭鸵鸟游乐园,最初着实在河南省内“火”了一把,成为郑州及周边地区不少市民近郊游玩的首选之地。然而由于观赏项目单一、游乐设施匮乏,鸵鸟游乐园在兴起之后也经历过一段低谷时光。“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既然市民朋友觉得来游乐园只和鸵鸟玩没意思,那我们就多开发些项目以满足市民朋友多元化的需求。”夏士龙告诉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加拿大一家公司正在北京鸟巢举办恐龙文化展,联想到不少科学家曾论证过鸵鸟的祖先极有可能是一种小型蜥脚类恐龙,便马不停蹄地启程赶往北京,找到了举办恐龙文化展的加拿大恐龙皇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鲍先生。
通过实地考察,加拿大恐龙皇公司决定与金鹭公司展开合作,共同投资500万美元建成目前国内最大的恐龙文化科普基地。为了迅速扭转公司的经济形势,金鹭公司的员工发挥“扁担精神”,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原定1年时间的项目建设。2010年10月1日,面貌一新的鸵鸟园开门迎客,园区内60多个大型恐龙模型随着游人走近,自动摇头摆尾、仰首长啸,使得鸵鸟园“咸鱼翻身”再度成为旅游热点,当天即接待游客5万多人。
在该思路的指引下,园区先后投资兴建了骑马场、赛马场、滑草场、垂钓中心、空中索道、水上乐园、标准攀岩以及百亩果园、休闲小吃街、金鹭度假村等旅游娱乐项目及配套服务设施,逐渐发展成为集鸵鸟观赏、农业生态旅游、鸵鸟宴文化主题餐饮、鸵鸟工艺品展销、科普教育、恐龙文化传承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区,并通过春季赏花、夏季玩水、秋季采摘、冬季恐龙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持续在全省内引爆旅游热点,走出了一条“以鸵鸟养殖带动旅游开发、以旅游开发带动产品销售”的新路径。
以养促游:夯实产业链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