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农药供给充足、专业机械开足马力、物流冷链穿梭不息……从湛江、肇庆到韶关、汕尾,在南粤大地的广袤田野上,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的“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正为广东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围绕粮食和特色优势农产品,构建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通生产、流通、销售全产业链,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产增收。通过整合农资农技、冷链、农产品产销对接等资源,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种什么、怎么卖”难题有望解决,现代化农业进一步提质增效。
公共型农产品冷链覆盖59个县
农业生产中,冷链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依托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建设了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并在2023年底正式组网投产。
农产品冷链骨干网70%的项目布局在粤东西北农业主产区,覆盖59个县(市、区),2023年起,广东省社在3市2县实施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补助试点,2024年试点范围扩大到10市。至2024年底,全省供销合作社已在19个地市布局建设88个项目,规划冷库库容162万吨,占广东冷库库容的20%。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补助试点地区内,农产品腐损率平均降低5%以上,销售期平均延长4倍至5倍时间,商品化处理和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0%以上。
2024年,江门市恩平市马铃薯集中上市期间,广东省社统筹社有企业及市县供销合作社,依托冷链项目托底收购马铃薯2300多吨,实现错峰销售,恩平马铃薯平均销售价格从上市当期的1.1元/斤增加至错峰后的1.45元/斤。“2023年至2024年,广东省财政厅分别安排2550万元和2400万元,用于支持供销合作社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补助试点,撬动了10倍~15倍的农产品流通产值。”广东省社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省社将重点推进韶关、惠州、潮州蔬菜,梅州柚子,肇庆、云浮、汕尾水产等农产品全程冷链社会化服务。
“订单农业”助农找准增收点
徐闻县是广东省的农业大县,菠萝产量占全国的1/3。“过去徐闻没有公共型冷库服务,只能销售鲜果。现在供销合作社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我们按照供销合作社的订单种植,菠萝采摘后,除了直接上市,还可在供销合作社冷链物流园加工成速冻果肉,缓解集中上市压价风险。”徐闻县菠萝种植大户吴建连说。
广东省社依托冷链骨干网,聚焦特色优势农产品,大力开展“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为农服务模式,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在广东供销徐闻冷链物流园,我们为菠萝提供了从田头预冷、分级分选、切割削肉到速冻、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的全过程社会化服务,而且有专业科研院所给予技术指导,菠萝每吨产值增加1000元以上。今年,我们还将增设菠萝自动化分选线、精深加工生产线等。”广东省社相关负责人说。
得益于供销合作社冷链骨干网建设及实施“订单收购+冷藏保鲜+错峰销售”行动,菠萝、荔枝、三华李、马铃薯等多种“土特产”及海洋牧场产品逐步形成产业,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迅速提升。此外,截至2024年底,广东省社已在21个地市全覆盖建设农产品直供配送网,建成区域配送中心96个。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一期落成投产,名特优新农产品再添一座“入湾出海”桥头堡。自运营以来,累计实现总产值96亿元,服务农产品加工流通超26万吨。
全程社会化服务保障粮食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广东实际情况,广东省社推动农资农技服务网和粮食全产业链服务网融合发展,以水稻为主,兼顾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提升粮食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经营服务能力。
目前,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每年承储省市县三级化肥淡季储备超20万吨,推动全省系统4个农资仓库纳入国家战略性农资(储备)库。加快粮食仓储加工基地建设,具备90万吨仓容、20万吨加工能力,承担粮食政策性储备55万吨。2024年签订粮食种植订单26万亩,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32.46万吨。同时,省、市、县供销合作社联合合作建成50家县域农服公司、1254个镇级农资农技服务中心,采取“县域供销农服公司+基层社+村助理”模式,依托村集体实施整村推进农业生产托管,通过农资集采集配降低成本,开展“全程托管+订单收购”,并通过“粤供销农服”程序实现线上管理,保障粮食生产。
2024年,广东省社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583.95万亩,同比增长55%,帮助农户增收超1.6亿元。在惠州博罗、江门恩平、湛江雷州、韶关南雄等地,广东省社社属企业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供销天润粮油集团有限公司与当地供销合作社签订“订单农业+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协议,通过建设供销水稻农场、成立农业服务合作社、建立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站、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大力推进试点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
“社村”合作助力农村集体经济
根据广东省《关于推进“社村”合作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方案》的部署,2024年,广东省社在省内选取12个试点县(市、区)开展“社村”合作试点工作,通过社有龙头企业带动,整合集聚农资农技、冷链服务、农产品产销对接、数字化平台等优势资源,打造“县镇村联合+全程化服务”的助农增收、科技兴农全产业经营服务体系。
“社村”合作试点地区南雄市以水稻为主导产业,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EPC+O”模式,2024年完成5500亩土地流转及500亩示范种植,亩产达1091.5斤,并将参与供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5个行政村纳入社村合作示范村,预计给村集体带来收入127万元。信宜市大力培育三华李等特色产业,“社村”联合会与高校、热科院南亚所合作,就三华李、澳洲坚果等特色产业进行规划设计,引入福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在天宜冷链基地投资约3000万元建设1.81万平方米新茶饮原料综合生产基地和三华李深加工生产线。博罗县的基层社和村集体协助供销农场负责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事项,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价值或保底租金等方式加入专业合作社,建成供销农场10个,联结农民专业合作社33家,农户1.6万多户,销售农产品8000多万元,为农户创造就业超5700人次。
下一步,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将围绕南雄丝苗米、徐闻菠萝、信宜三华李等一批知名区域公共品牌特色农产品,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动供销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更好实现农民和集体收入双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