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吉林省确定四平、榆树、蛟河3个市、县进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先期试点;2015年,试点面扩大到17个。改革以试点推进方式逐步开展,吉林省各地的试点单位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一步一个脚印地拓展服务范围,化解资金难题,不断深化综合改革。历经3年时光的锤炼,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可喜成效,形成和正在形成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对接需求变化拓展服务创新
榆树市五棵树镇一栋4层小楼的楼头,放置着一块通告牌,牌上的“贷款告知书”引来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社员的拍照。田丰合作社理事长陈卓记得很清楚,2014年7月12日“田丰资金互助部”正式运营。他说:“很多社员在五棵树镇养牛、做食用菌或者经营其他买卖,把土地托管给我们之后,他们可以获得资金支持,去从事其他行业。”
最大限度地保证农民的土地托管收益,使得社员放心地把土地交给田丰合作社经营。根据历年成果,陈卓算过账,每户每公顷土地可得收益至少是1.1万元,比农民自己种地的收益每公顷多出了2000元左右。内部资金互助部成立后,随着吸纳社员入股,为社员二次创业解决了资金困难。“土地交给我们之后,社员就可以跟我们借款。咱们说话的工夫,就能办完借款手续,非常快。”陈卓解释道,在这样方便的服务之下,目前入社的社员已经达到了398户,托管农户土地685公顷。
在大胆实践的思路指导之下,全省各地供销合作社的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系统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已突破100万亩大关。
大胆摸索路径复制推广经验
几百辆废弃的汽车,停泊在厂棚之下,等待生产线的拆解。拆下来的成千上万个零件,分门别类地堆放,等待着回收再利用。这里是榆树市吉龙再生资源产业园有限公司,榆树和周边地区的再生资源都被纳入回收范围之内,在这里进行分解、分拣、粉碎,经过无污染处理,作为资源再循环的原材料。
“这里的原料来源是民用废旧塑料,我们的其他项目也正在实施,比如用废弃矿泉水瓶做化纤产品等。废钢和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每年带来的利润能达到1700万—1800万元。”吉龙公司总经理崔向东介绍道。社有企业的改革和转型,为综合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榆树市不仅形成了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经验,也通过成立“农合联”,广泛吸纳各类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入会,探索了以“农合联”为载体,创新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经验。
在省内的其他试点单位,也都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路径。蛟河市以龙头企业推动基层社与专业社一体化经营,带动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初步探索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层社+专业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四平市形成了联合社机关与“农合联”融合发展,推动建设行业指导体系和以供销集团为依托和支撑,构建经营服务体系的“双线运行”模式。打开四平“农合联”网站,落入眼帘的是四平市供销合作社最新的资讯。在“栏目导航”里,能够查到会员单位的信息简介和产品展示。据四平市供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统计,网站浏览量达到10万多次,发展会员200多个。依托“农合联”成立的“四平乡村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