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阳市供销合作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拓宽为农服务领域,提升为农服务水平,进一步夯实为农服务基础能力。
强化组织领导 保障高质高效推进
一是高位运作,统筹推进。发挥南阳市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建设领导小组功能,主动对接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向纵深开展。多个县也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对供销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在项目、资金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二是培育主体,夯实基础。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经服务主体申报、县级初审、市级评审、省社认定等程序,共有16家服务主体被纳入了2024年河南省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名录库,占全省169家的10%,数量居全省第一。三是谋划项目,争取资金。毫不放松抓好项目谋划,千方百计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牵头编制方案,组织县级社积极申报2024年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共签订合同30多万亩,申请资金3900万元,面积和金额在全省名列前茅。
聚焦主责主业 扛稳为农服务责任
市供销社立足南阳农业大市实际,积极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路径,以“供销社搭舞台,企业当主体,农民得实惠”为方向,指导全资企业三农商贸有限公司扑下身子、下沉基层,深入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一是深入调研,摸清民意。三农公司的托管服务均通过先召开村民座谈会,广泛听取农民意愿,再综合农民意愿设置业务模式,进行全村公示并开展入户政策宣讲,今年秋季农作物收割环节对老百姓每亩地直补8元,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好处实惠。二是签订合同,保证质量。市供销社以三农公司为主体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队,与村两委签订托管合同,约定服务要素,有效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采取“农资+服务”“科技+服务”“农机+服务”等方式,形成“农资供应+农业服务+农技推广”一体化服务模式,同时建立抽查机制,通过查看作业痕迹,建立工作台账,全面动态掌握社会化服务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开展“耕、种、防、收”等各环节服务。今年麦收后遇干旱天气,影响玉米种植,三农公司树牢“一滴水就是一粒粮”的意识,成立抗旱灌溉服务队,组织水管、水泵等抗旱物资,做到能浇必浇,及时种植,有效保障了粮食产量。三是开设专户,严格管理。市供销社指导三农公司规范设置农业社会化服务专户,聘请专业会计师事务所,严格按照绩效目标全程监督服务主体作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每笔资金往来进行审计,督促服务主体资金专户规范运行,全面掌握服务主体工作进展、费用收支、资金使用核算、补助金兑付等情况,确保相关费用使用合理合规。
创新优质服务 凸显经济社会效益
一是实现了增产节支。通过农业全程托管项目的实施,集中耕地连片作业,粮食作物每亩增产10-15%、成本降低15-20%;使用优质化肥、测土配方,控制化肥使用量,减少肥料面源污染,每亩减少化肥使用量6%;统防统治科学用药、精准用药,降低农药使用量9%,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达85%以上。二是提高了农民收入。以村为单位,村“两委”组织引导农民将土地集中起来,交由供销合作社托管,托管后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农民收益提高,每亩粮食作物节支增效50元以上,“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实现了助农带农促增收。三是打响了供销品牌。供销社开展全程农业托管服务,从厂家直接采购农资,减少了中间环节,保证了价格优势,从源头上杜绝了化肥、农药、种子等假冒伪劣坑农害农现象发生,服务满意度达到90%以上,供销社为农服务“国家队”的品牌形象进一步叫响。
市供销社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为抓手,打造为农服务新平台,构建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化,促进产业融合,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副中心城市建设贡献了供销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