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一批检察公益诉讼助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典型案例,进一步推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公益诉讼办案工作走深走实。近年来,在河南省沿黄流域,当地的检察机关着力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用法治力量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履行职责
在开封市龙亭区的黄河岸边,一尊镇河铁犀巍然屹立。这尊铁犀铸造于明朝,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几年前,开封市人民检察院在一次公益诉讼普法活动中接到群众举报,称镇河铁犀长期保护不力。开封市人民检察院将线索移交龙亭区人民检察院办理。
“刚来到这里查看案情的时候,看着镇河铁犀上满是划痕,心里很难受。”承办镇河铁犀公益诉讼案的龙亭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丁凯回忆,当时安放文物的铁犀亭也摇摇欲坠,镇河铁犀有被损坏的风险。
“通过实地勘察、查阅资料和走访群众,我们逐渐摸清案件的具体情况。”丁凯介绍,镇河铁犀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龙亭区北郊乡政府都负有保护责任。在对案情充分研判后,龙亭区人民检察院向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北郊乡政府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切实履行文物保护职责。
相关单位很快行动起来,编制了维修方案和保护规划,建设完善了相关保护设施。“在后续回访中,我们对修缮和保护措施进行了检查,确认这些措施符合文物保护法的要求。”丁凯说。
2022年1月,龙亭区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黄河文物镇河铁犀行政公益诉讼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列入了《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如今在镇河铁犀园内,修缮一新的道路上游人如织,镇河铁犀犀角朝天,蹲坐在青石墩上。
龙亭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姗川专门带着孩子来看修缮后的镇河铁犀。“孩子很喜欢这个文物,看到铁犀的变化,他对我从事检察工作的意义更理解了。”张姗川说。
“龙亭区人民检察院已经联合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形成了公益诉讼保护文物的常态化协作机制,明确了重点监督的8种违法情形。下一步,将持续开展对文物保护的专项监督活动。”张姗川介绍。
持续跟进监督,助力恢复水质
在三门峡市灵宝市,弘农涧河清澈见底,成群的鸟儿飞过,河面泛起清波。